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防治农田重金属污染应多管齐下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5-06-04 【字号:

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总的超标率为16.1%。近年来有关污染导致的诸如镉大米、砷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增加了民众对土壤污染的担忧。笔者认为,土壤污染必须进行有效防控。

我国部分地区耕作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局部加剧的态势,其中,有些地方是因为土壤原有的背景值本身就比较高所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壤酸化加重,提高了土壤重金属的活性,致使对作物生长的危害加深。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以外,其实更多的是不科学的发展方式所致,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工矿产业、现代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者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加以严格防控,土壤污染无疑将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理论上来说,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或治理要注重科学的方法,注重合理的技术。常言道“寸土难移”,要让每一块污染土地恢复如初,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甚至有些土地一旦发生污染几乎不可逆转。并且与城镇建设用地、工业发展用地相比,农田污染成因更加复杂,影响面更大,治理难度也更大。对污染面积较大且主要以中轻度为主的重金属污染农田而言,其修复技术与方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方式和开发类型,同时要统筹兼顾有效性、经济性和推广性。

如何才能有效防控或治理土壤污染?实践证明,最直接且富有成效的方法就是工程技术措施。其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客土法、翻耕混匀法、去表土法、表层洁净土壤覆盖法等。客土法(俗称换土法)是指对受到重度污染的土壤应多采用客土或换土的方式,但换出的土壤应进行妥善处理。客土法对重金属污染重、面积小的农田,特别是设施农业大棚内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非常明显的修复效果,不受外界条件限制,治理效果比较彻底。稀释法(翻耕混匀)主要是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大量未被污染的土壤来降低重金属含量。去表土法是指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壤清除,然后进行翻耕。深耕翻土地法(旋耕法)指污染程度轻、土层厚、面积小的污染场地可采用深耕翻土的方法。虽然工程技术措施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且在换土过程中存在着占用土地、渗漏、污染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而并不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理想方法。

目前农田重金属污染出现了由矿区向农区转移、由城郊向乡村延伸、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的趋势,同时出现了重金属污染从水土链向食品链延伸的现象。这意味着农田重金属污染正由原来逐步积累的过程进入到突发性、连锁性、区域性暴发的阶段,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实践表明,有效防控农田重金属污染,必须注重多种方法联用与技术配套。其中,农艺技术与水肥调控有助于缓解污染毒害程度。农田耕作调控法主要采取包括水分管理、施肥调控、低累积作物品种替换、调节土壤pH值、调整种植结构等综合措施来控制与缓解农田重金属的毒害,其合理应用可直接或间接达到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目的。为此,对镉、砷污染农田的治理需要统筹考虑,以免在降低镉污染的同时,却加重砷的污染。

实际上,对矿区附近受污染的农田,要重点防控、递进设档、合理导水、适时轮作。同时,要兼顾土壤治理与植物修复技术的集成应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适应性广﹑耐受性强﹑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等特点。尽管植物修复技术有较好的效果,但仍然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尤其要注重搭配使用。植物修复比较适用于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但超积累植物通常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修复效率低,易受不同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影响。尤其是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植物修复效率也会逐渐下降,不仅影响修复与治理效果,而且会增加治理费用。为此,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修复植物工业化应用的产品开发,特别是无害化的可用产品开发至关重要,力求做到既不影响环境,又有一定经济收益,使之成为一个统筹治理与开发的健康产业。

作者:
摄影: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5 14: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