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中国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时间:2018-01-19 【字号:

 

近日,中节能大地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传来喜讯。由公司下属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在1月8日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物华天宝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中节能大地公司总经理张文辉先生。

近年来,我国危废产量迅速增加,且来源复杂、涉及行业广,国际履约责任大。焚烧处置具有减容、减量明显、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危废处理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回转窑是危废焚烧处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炉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三大难题:结渣严重启停频繁、排放超标污染严重、组分复杂适应性差。项目团队瞄准这三个核心难题,经过十多年基础研究和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出多段热解焚烧、过程协同优化、物料特性表征三大创新方法,在熔融自清渣高效稳定燃烧、低污染排放、多组分配伍给料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引领热解析焚烧技术发展

在一定的燃烧条件下,将不同热值和灰熔点的危废混合焚烧,极易造成回转窑结渣缩圈,设备的持续运行时间很少超过2个月;高温燃烧可以减少结渣生成,但能耗高、损失大。怎么化解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矛盾。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开发出回转窑内自熔融燃烧和结渣自清除新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将回转窑连续稳定运行时间提高到6个月以上,并成功开发出处理量为10-100吨/日系列化装备。

危废构成复杂,组分特性差异大,很难实现充分燃烧。针对这个问题,项目团队在回转窑尾端设计向上向下两个通道,并开发出集窑内热解焚烧、气相组分空间燃烧、固相残渣喷动式旋转布风燃烬为一体的多段热解焚烧新技术。未被燃烧殆尽的有害气体和固体残渣可以分别进入上下两个通道进行二次燃烧。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危废焚烧后的减容量,还将焚烧底渣热灼减率降低到1%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搭建协同控制体系,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

危险废物因其具有高氯、重金属含量高等特征,不完全燃烧物极易发生低温异相反应,进而可能生成毒性严重的致癌物质二噁英。烟气中二噁英排放浓度一般为纳克级(10-9g/nm3),仅使用常规的末端控制方法,二噁英达标率低。

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研发出阻滞效率达90%以上的高效一体化复合阻滞剂,更搭建起全过程、多途径污染物协同控制体系——焚烧前进行科学配伍,焚烧中进行过程自适应优化处理,焚烧后通过硫氮基阻滞、半干法脱酸、改性活性炭喷射、高效布袋除尘、湿法脱酸5个方法联合净化。使二噁英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1个数量级,也显著优于欧盟标准。

依托大数据,探索科学焚烧

项目团队深入研究典型危废样品的指纹特性、理化特性和热化学动力学特性参数,率先建立全面覆盖20大类900多个可燃危废样品的焚烧特性数据库。依托该数据库,他们建立起指导物料配伍,包含物料物性指标、污染控制指标、系统运行指标的多级指标控制体系;制定了危废配伍技术导则和进料菜单;提出散装固态废物、桶装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的优化配伍新方法;实现多形态危废的连续可控和精确进料。为提高系统适应性、实现清洁高效稳定焚烧提供科学指导。

经过项目团队在十余个寒来暑往中不断完善技术工艺,终于实现回转窑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焚烧底渣热灼减率、二噁英排放等核心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并建立起行业内最完整的危废焚烧特性数据库。

作者:于小航
摄影: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5 14:21:04